展览现场 杨青 摄
其中,装置雕塑作品《素麒》令不少观众印象深刻。该作品由1997年出生于香港的杜梓锋带来,通过光影和简单道具的辅助,将未经雕琢的岭南狮头重新塑造成了一头气势威猛的雄狮形象,给大家带来新颖、独特的艺术体验。
令记者惊喜的是,此次展览还邀请了“小林漫画”加盟,小林老师用既温暖又深刻的方式,通过作品寄语2023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
此外,部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上一年度优秀毕业生作品也将在此展览中亮相,踏上在学院之外展出的“初舞台”,给展览增添了青春活力、前卫创新。其中不乏许多人气作品,如用羊毛毡修复城市缝隙的“花花补丁”计划、呼唤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创意作品《同象行》等。
“这个展览很有意思,除了画作,还有很多作品都是之前没见过的艺术表现形式,很喜欢。”广州市民陈心霓告诉记者,她和朋友特意来参观该展览,在看展的过程中感受年味,很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市民们更直观地体验到艺术的魅力,“花花补丁”计划的发起者罗盛天表示,其将于19日带着自己对城市老建筑修复的思考和解决方案到广州青宫,带着大家用羊毛毡让老建筑的缝隙里“开出”朵朵小花,让来广州北京路“行花街”的朋友在“花花世界”中感受广州“老城市新活力”。
广州青宫介绍,此次展览活动将持续至3月下旬。春节期间,广州青宫还会于18日至28日为市民准备一道“文化盛宴”——“兔年潮市、拾忆民俗”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广州)青年民俗文化节活动,设有传统民俗互动体验、“喜迎新春”文艺演出、“花街奇遇结良缘”青年交友活动、开年看大戏、冰壶体验等多项精彩活动。(完)
北京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今年底将投入使用****** 本报北京1月11日电(记者贺勇)记者从北京市海淀区获悉:三山五园艺术中心今年将完成主体结构施工,预计今年底投入使用。目前,“海淀历史文化展”展览大纲已形成初稿,三山五园数字展正在开展建模工作。 北京三山五园地区(“三山”指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指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两大重点区域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质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生态环境。海淀区不断擦亮“三山五园”名片,加快构建文物保护体系,突出文物与科技创新结合,努力让文物活起来。 三山五园艺术中心的功能以博物馆、美术馆为主,融合展览、活动、文化体验、文化消费等多项职能,打通文化、文物、旅游等边界,努力探索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途径。项目建成后,将与中关村展示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互融共通,成为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前沿发布、自然生态体验于一体的“城市会客厅”文化新地标。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 [责编:天天中] 阅读剩余全文() |